|
1.资料名称:2024-2000年上市公司企业地区间技术互补数据
2.测算方式:参考顶刊《中国工业经济》郑江淮(2024)老师的做法,具体做法看一下下方文献图片,与文献做法一致
利用创新主体在不同IPC 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数量来构建技术结构向量,从而估计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技术相似度。在此基础上,Bloomet al(. 2013)通过技术相似度刻画了企业间的技术溢出水平。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基于技术相似性测算的技术溢出可能同时包含技术互补与技术竞争两个方面(郑江淮等,2023)。例如,当两个地区的专利主要集中在相同的IPC 三位数技术小类中,如心血管外科医疗设备领域,这两个地区很可能在该
领域内生产类似的产品。尽管这些地区之间的技术相似度较高,但它们很可能存在技术竞争关系。相反,如果两个地区的技术分布集中在半导体这一技术大类中的不同技术小类,例如功率器件和小信号器件,那么这两个地区从事的是不同的狭义定义的技术领域。虽然主要技术领域并不重叠,但由于它们在同一技术大类下共享相同的语言和兼容的认知结构,两地区更容易利用对方的技术资源实现互补,使用其中间产品进行本小类产品的生产。这一分类的前提是,不同技术大类之间的技术应被视为无关技术,无法用于同一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只有在同一技术大类下的不同技术小类之间,才可能形成生产研发中的互补关系。基于这一假设,技术互补性可以被表达为地区间技术大类的相似度减去同一技术小类中发生的相似关系
最后,为了得到地区与其他所有地区行业层面的互补值,需要对CrajJk进一步加权处理。考虑到一地区可能同时与不同地区拥有相近的互补值,而这种互补效应引致的真实结果可能并不相同,会随地区的知识存量而改变。因此,本文使用地区行业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与全国该行业发明专利申请总数的比值作为权重
3.资料范围:7.4万个样本,5400多家企业,包括原始数据、计算代码及最终结果,大家可以验证一下确保准确性!
4.参考文献:
郑江淮,金晟男.地区间技术互补、均衡发展与企业全球价值链攀升[J].中国工业经济,2024,(07):85-104.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建议用 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