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资料名称:2024-2000年定价效率指标、股票定价效率、市场定价效率、价格延迟指标、价格滞后指标
2.计算方式:参考顶刊《经济研究》李志生老师的做法,具体如下图所示与文献做法一致!
Hou & Moskowitz(2005)提出利用资产价格对市场信息的调整速度的相对效率来衡量定价效率,并构建了价格滞后指标,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运用(Saffi and Sigurdsson,2011;Boehmer and Wu,2013)。如果市场不能将信息及时而充分地反映到股票的价格中,那么这些信息将会在后续的时间中陆续被吸收,从而形成价格反应的滞后。这种价格反应的滞后可以通过含有滞后的市场收益率的回归模型得到,滞后变量的解释力越强,则价格对信息反应的时间也越长。Hou & Moskowitz(2005)提出,用单只股票的收益率对同期以及滞后四期的市场收益进行回归:

其中,ri,t表示时间t时股票i的收益率;rm,t表示时间t时的市场收益率;rm,t-n表示滞后n期的市场收益率;εi,t为随机误差项。
首先,对模型(6)进行估计,得到原始模型的回归决定系数R2;然后,令滞后的市场收益率的系数为零,对回归方程进行估计,得到限制模型的回归决定系数R'2。基于上述计算,可以得到第一个价格滞后反应指标:

与F检验相似,这种衡量方法捕捉了单个资产收益率中由滞后的市场收益率所解释的比例。D1取值越小,表明资产收益率对过去的市场信息的依赖程度越低,资产用来吸收市场信息所需的时间越短,从而定价效率越高。
除了回归方程决定系数,我们还可以用回归方程中解释变量的参数大小来衡量单个资产收益率对滞后的市场收益率的依赖程度,得到第二个滞后反应指标:

D2捕捉了方程(6)中滞后市场收益率的回归系数在所有回归系数中的比重,其取值越小,表明定价效率越高。
3.资料范围:6.8万个样本,5758家企业,资料包括原始数据、计算代码、计算结果,行业参照证监会2012年行业分类标准,连续多年更新且无售后问题确保准确性!
4.参考文献:
[1]李志生,陈晨,林秉旋.卖空机制提高了中国股票市场的定价效率吗?——基于自然实验的证据[J].经济研究,2015,50(04):165-177.(D1、D2)
[2]于瑞安,宋怡茹.股票市场定价效率的非对称效应研究[J].统计与决策,2021,37(17):168-172.(D1、D2)
[3]郭白滢,李瑾.机构投资者信息共享与股价崩盘风险——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的分析[J].经济管理,2019,41(07):171-189.(D1、D2)
此数据是通过原始数据认真整理出来的,跟其他同行的只是插值一下年份不一样,确保百分百真实数据,大家可以核对确保准确性,真正原创数据认真整理!此数据为科研老师一手认真整理,非为了结果或者引流牟利而任意编造数据,2024年数据已经更新,我们是专业老师整理,多年更新无售后问题百分百准确,个人整理无经验易出错,资料准确能用最关键!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建议用 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