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津沪渝法治论坛是由中国法学会指导,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直辖市法学会共同主办的区域法治论坛。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深化直辖市法学理论研究,有力助推直辖市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国法学会有关要求和第十二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组委会第一次会议精神,计划于今年10月在重庆举办第十二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现就论文征集工作通知如下:* L( K* y! H5 W7 o
- o3 n/ s7 D2 L M3 F/ ~8 `6 H
一、主题和参考选题
2 U0 z- H: V8 ]" H' }& M+ j
: I3 e% }+ ~9 {2 }2 H2 G(一)主题
c7 m% ^9 G. f4 m( V
2 A+ L% k: _- q0 d% W, m中国式现代化前沿法治问题研究/ R' y/ O. j) v ~4 `
: R( B' w9 \' A' h: k
(二)参考选题
: o' c- ~ X% |! ]4 N
' \8 l( c3 u, e" b1 v# d: `1.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研究;" [- K7 e% N( b1 M( ^; I
- X; u) {$ I7 a$ O: s2.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法治保障;
. G* c% V0 P1 I6 p0 x- T* k3 N) I/ o* u) X/ h* g
3.数字化转型法治保障;$ |4 ?0 I8 T' }/ k+ U( X. a$ p$ }
- d% R3 X. ]7 c3 N
4.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与保护机制研究;
' r- i. l$ S( w6 ], |3 U0 J6 L4 r! D/ x
5.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法治保障;' c2 Q. ~1 w* p# j5 [. [) ]* }; q p
; ^1 L# `+ f; Q x
6.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研究;
8 W4 C& {( O* k& h: ^& R" M2 ^0 ~& F
7.自由贸易试验区法治保障;
: U$ s) P8 ]: ^7 p0 [7 m) K5 H+ b9 E3 d( j
8.超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保障。. I$ X3 _ y5 K% ]
# l& Z& f3 C4 A( j o. l, U二、论文征集6 [8 s- {5 O! N7 D8 y7 y* F
0 h+ k' ]0 u5 W& \* F0 R j$ T' G(一)征文时间
& j! o: l: E) L& S" o- Q, S$ x& u7 G1 u. P( p$ l
面向全国征文,截止时间为2023年9月15日,逾期不再受理。
( h/ [) V* F' ~: T G Z" E$ x' w
(二)论文要求
" G: F8 T1 W7 K3 _% a) k$ e, u3 V
; _' ]% t: {( T: [1.质量。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扣论坛主题和参考选题,题目可自拟,凡偏离主题和参考选题的论文一律不采用;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和应用价值,注重对策建议的可操作性;坚守学术道德和法律法规,不得涉密、抄袭,禁止一稿多用(指曾公开刊登出版或在本市主办的其他论坛获奖)。" _) Q) l) v$ l6 s+ a
' F9 Z& N1 u. @& |. T
2.字数。每篇论文10000字左右,最低不少于5000字。
9 `4 a2 F# _3 m6 y, e+ O9 }% e: q; j- p6 A: J; V5 P9 I0 a
3.标注。(1)论文首页左上方标注“第十二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2)在论文首页的脚注中,注明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姓名、单位、职务职称、手机号码、电子邮箱、地址邮编)。0 j% `2 Z# F3 X- D3 o4 D8 h
2 g2 g' n" J0 w4 e) j" I4.体例。采用Word文本。正文前附300字左右的“内容摘要”和3至5个“关键词”;文章标题采用宋体二号加黑,正文采用宋体小四号;注释采用宋体五号,统一页下脚注“①、②、③……”,全文连续注码;文中各级标题按“一、(一)1.(1)……”规则排列,其中“一、(一)”标题分别采用黑体小四号、楷体小四号加黑。
0 s" ~0 Q6 ~4 Q& r6 B
) a* f; O. ~ t3 L(三)学术不端检索
D. D% g: R- _8 o5 t1 x3 s0 I! R. \8 ?
各直辖市负责对各自提交的获奖论文进行政治性和学术性审核、把关,“查重率”原则上控制在30%以内,切实保证获奖论文质量。
0 W* h/ t2 ]! v+ o: \
, n8 c# @$ J0 j( a" ]4 X(四)出版授权
5 s! b% L8 F4 J9 ~
. S/ X+ p2 [- a; Y% @* I来稿时须附出版授权书(附件),未附出版授权书的不参加征文评奖。5 @5 n) j3 g8 H: F. N, K5 Z x9 Q
5 i/ i' c5 v* H" q/ o5 v) d% b k(五)投稿方式
& G/ K- d# s9 e1 x8 D' u) [, b$ S2 t) M
投稿征文及出版授权书以电子版方式发送至上海市法学会研究部邮箱fxhyjb@vip.163.com,邮件标题统一为:“第十二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
* ?* Q" `- s* X* e# B8 K) Y
* E% g! F$ `' Z* D! K. k! u三、征文评奖
6 Q$ v; Q' s- K5 t8 O3 F
4 i' \1 s! P6 E, O& V8 t本届论坛按惯例由各直辖市法学会分别组织评奖。2 V, N0 W3 _ b/ ?6 ?
% {% H/ b8 G0 `" O: X& D5 ?5 q% H' _(一)奖项设置
$ D0 \# f! c5 b8 V9 ]9 @
$ a0 P# g' ?7 J本届论坛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共评出获奖论文96篇,各市法学会各24篇,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6篇、优秀奖12篇。各市法学会推荐2-3个单位作为优秀组织奖。
4 b6 ~& c9 M: D' t2 x
; m$ s5 _2 @$ C H3 Z9 t' Y8 i t(二)奖励方式
; r* _: E& G3 B
+ w& d' E7 c1 H' s& s" b1 n) R本届论坛为获奖论文作者和优秀组织单位颁发奖励证书,对一、二、三等奖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奖励。表彰决定和获奖证书加盖四直辖市法学会印章。
, s9 b+ L9 w; h% I" r
0 w! @$ Y) Y# R: O. ]% m四、成果转化0 q" T9 G5 {" w) Q4 \8 {: Q7 _
9 b/ P" q; ~' Z
(一)邀请新闻媒体(包括新媒体)对论坛进行宣传报道。
9 W1 d% f# D3 \0 L1 T
0 X3 O7 t, L/ |2 `! K( _1 ?5 A(二)本届论坛获奖论文向《法学杂志》《天津法学》《东方法学》《上海法学研究》等学术期刊推荐。
2 Y5 J ?% s, S6 S6 w* m/ f- R# A' T1 L# y, f9 ?! g# u
(三)将获奖论文制作电子文集,发送与会人员及获奖作者。0 [$ e% P3 C3 W+ q
& A2 r; g/ w x$ v a(四)形成论坛综述报送中国法学会,并印送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法学会。
: ]1 F, h% p! b% I. ~8 E
! _: _$ v( p" Z0 i+ d0 E联系人:王 健 电话:32556836
! ^% i2 D4 Q0 P6 g/ {8 {. C) |4 H# T
附件:出版授权书
' H# N5 _/ E7 x( q* w# t
6 r; ]3 z* S2 O2 O- P% q上海市法学会
/ U! K# Y! H% ?) f2023年7月11日
3 q' B0 @2 ?4 u& t+ L+ Z" H3 a! P+ ^6 H
) K7 z. ]5 o) m5 D' k7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