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资料名称:2022-2000年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REM计算数据
2.计算说明:参考范经华(2013)和李增福(2011)的研究,对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计量,借鉴Roychowdhury的研究方法,从销售操控(如放宽销售限制条件、放宽信用政策、增加销售折让等、生产操控(如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和费用操控(如削减研发支出、广告费和维修费用支出等等三方面度量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且这三种操控方式是分别用来衡量企业的异常经营现金净流量、异常产品成本和异常酌情费用。其中,对经营现金净流量的估计模型本文采用我国学者李彬等(2009)考虑固定成本对经营活动现金流影响后的改进模型。企业若采用扩张的销售操控,会降低每单位销售带来的经营现金净流量;若扩大生产规模,可使单位产品成本降低,但会增加总体生产成本和存货持有成本;若削减研发费用、广告费投入和日常维护费等,将使酌情费用降低。当公司采取真实活动进行盈余管理做大报告盈余时,会出现较低的异常现金流、较高的异常产品成本和较低的异常酌情费用。
3.变量说明:
CFOt 表示第 t 期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
At-1 为第 t-1 期期末总资产
SALESt 表示第 t 期销售收入
△SALESt 表示第 t 期的销售收入相比第 t-1 期的销售收入变动额
△SALESt-1 表示第 t-1 期的销售收入相比第 t-2 期的销售收入变动额
PRODt 为第 t 期的生产成本,是当期营业成本及存货变动额的总和
DISEXPt 表示第 t 期的可操控性费用,为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的总和
用公司的实际值减预期值,差额即为异常值,分别算出异常经营活动现金流、异常产品成本和异常费用。有关盈余管理程度提供了两种计算方法:
第一种:REM1= R_CFO+R_PROD+R_DISEXP, AbsREM1为REM1的绝对值
第二种:REM2= R_PROD-R_CFO-R_DISEXP, AbsREM2为REM2的绝对值
4.数据范围:包括原始数据+计算代码+计算结果,与参考文献计算方式一致,确保准确性,大家可以验证真伪!
5.参考文献:
[1]范经华,张雅曼,刘启亮.内部控制、审计师行业专长、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J].会计研究,2013(04):81-88+96.
[2]李增福,董志强,连玉君.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还是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基于我国2007年所得税改革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1(01):121-134.DOI:10.19744/j.cnki.11-1235/f.2011.01.015.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