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名称: 2021-2001中国城市和产业创新指数面板数据
2.数据来源: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寇宗来教授团队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数据、国家工商局的企业注册资本数据两部分微观大数据,计算了中国2001-2021年各维度的创新指数。
3.数据介绍:创新指数的计算方法详见于《中国城市和产业创新力报告2017》,创新指数的计算过程主要分以下三步:
第一步,创新指数的计算。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的专利主要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其中发明专利需要满足实用性、新颖性和创造性这三个特性,而另两种专利只需满足一定的实用性与新颖性即可。因此,相比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发明专利的价值更能代表创新能力。另外,专利持有者需要缴纳年费来更新专利的存续期,一般而言,专利的存续年龄越大,私人价值也越大。因此,直接使用专利数量来衡量创新力既不准确、也不合理。本报告将使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发明授权专利,通过专利更新模型估计其价值。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将每个专利的价值加总到城市层面,得到城市创新指数;另一方面,将每个专利的价值加总到产业层面,得到产业创新指数。为了便于比较,本报告将2001年全国专利价值总量标准化为100,计算得到2001-2021年的城市创新指数和产业创新指数。(创新指数的详细计算方法,参见本报告附录C1)
第二步,城市创业指数的计算。本报告以各城市新成立企业数据来衡量其他形式的创新产出,同时,城市新成立企业数据也代表着城市创业情况。考虑到不同企业的规模差异较大,仅用新成立企业数量去衡量城市创业不够准确,故本报告将各城市所有新成立企业的注册资本金加总得到城市创业指数。为了便于比较,本报告将2005年全国新成立企业注册资本总额标准化为100,计算得到2005-2021年的城市创业指数。
第三步,城市创新力指数和产业创新力指数。从经验的角度来看,很难测量出专利与其他创新产出(其他知识产权与商业秘密)价值的相对比例,故直接将城市创新指数和城市创业指数按照某个权重加权是不合理的。从简洁和实用性出发,本报告分别对各城市创新指数和创业指数进行排名,然后计算两个指数排名的平均值,此平均值越小,城市的创新力指数排名越高。因此,城市创新力指数是一个相对值,数值越小,城市创新力相对越强。按照这一方法,本报告计算了2005-2021年全国338个城市的创新力指数。而产业创新力指数仅通过专利数据计算得到,即第一步中计算得到的产业创新指数。具体地,原始专利数据中并不直接提供行业信息,但会提供专利的IPC分类号(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本报告将专利的IPC分类号对应到国民经济行业,从而计算出2001-2016年产业创新力指数(包括二位码产业和四位码产业)。
本数据提供dta和csv(UTF8编码)(或xlsx)两种格式,如使用本数据,请注明数据来源。
4.计算说明:若使用该数据,请参考以下中英文引用格式:
寇宗来、刘学悦,2017:《中国城市和产业创新力报告2017》,复旦大学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Kou, Zonglai and Xueyue Liu,2017, FIND Report on City and Industrial Innovation in China (2017), Fudan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chool of Economics, Fudan University.